原上新居十三首

· 王建
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 邻富鸡常去,庄贫客渐稀。 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 墙下当官路,依山补竹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啼哭:哭泣。
  • 邻富:邻居富裕。
  • 庄贫:庄园贫穷。
  • 借牛:借用别人的牛。
  • 纳钱:缴纳钱财。
  • 当官路:靠近官道。
  • 依山:依靠山边。

翻译

春天来临,梨树和枣树的果实都被摘尽了,饥饿的小儿啼哭不止。 邻居家富裕,常有鸡跑来,而庄园贫穷,客人也渐渐稀少。 借用别人的牛来耕地已经晚了,卖掉树来缴纳钱财也迟了。 墙下就是官道,靠着山边修补竹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农村的贫困景象,通过对比邻里之间的贫富差距,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诗中“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直接反映了食物短缺和儿童的饥饿,而“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则揭示了农民在经济上的困境和无奈。最后两句“墙下当官路,依山补竹篱”则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农民简陋的居住环境和他们的勤劳与坚韧。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

王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