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

· 元稹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 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 拥抱颠倒领,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 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 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 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 视身琉璃瑩,谕指芭蕉黄。 复有比丘溢,早传龙树方。 口中秘丹诀,肘后悬青囊。 锡杖虽独振,刀圭期共尝。 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 悲哉沈眠士,宁见兹夕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霭霭(ǎi ǎi):形容云雾密集的样子。
  • 纤粉:细小的粉末,这里指月光下的微尘。
  • 澹(dàn):平静,淡泊。
  • 馀照:余晖。
  • 步屣(xǐ):行走时穿的鞋子。
  • 援:牵引,这里指柳枝轻柔地摆动。
  • 樱绽蕊:樱花开放的花蕊。
  • 珠蹙(cù):珍珠般紧凑排列。
  • 杳杳(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 谕指:比喻,暗示。
  • 比丘:佛教中的僧人。
  • 龙树方:指佛教中龙树菩萨的教法。
  • 丹诀:炼丹的秘诀。
  • 肘后悬青囊:指随身携带的药囊。
  • 刀圭(guī):古代量药的器具。
  • 锡杖:僧人用的杖。
  • 刀圭期共尝:期待共同尝试药物。
  •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
  • 兹夕良:这个美好的夜晚。

翻译

春天的月亮虽然明亮,但总带着一层朦胧的光。不像秋冬的月光,带着寒霜般的逼人寒意。细小的粉尘在空白的墙壁上轻轻飘落,轻烟笼罩着半边床。月光透过树林,余晖照在彩虹般的桥梁上。病久了,与尘世隔绝,夜晚的清闲让我感到长久的清兴。我拥抱颠倒的衣领,穿着鞋子在东西厢房间行走。风中的柳枝轻柔地摆动,露水中的梅花飘散着淡淡的香气。雪中的樱花绽放着花蕊,珍珠般紧凑排列的桃花点缀着花房。深远的思绪不断,行走中难以忘怀。四周的邻居我都不认识,无法诉说心中的感受。南边有一位居士,静静地坐着调整心境。我敲门询问,他为我披上衣服。他带我进入深深的竹林,在小堂中温暖我。他看着我像琉璃一样透明,用芭蕉黄来比喻我的状态。还有一位僧人,早早就传授了龙树菩萨的教法。他口中藏着炼丹的秘诀,肘后挂着药囊。他的锡杖独自振动,期待与我共同尝试药物。虽然不知道仙人的远近,但已感觉到精神的轻盈飞翔。夜深了,我心中不安,月光下的露水苍白。可怜那些沉睡的人,怎能见到这个美好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月色的朦胧美,以及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的清闲与思索。诗中通过对月光、柳枝、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生机。同时,诗人通过对居士和僧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珍视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