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菖蒲(chāng pú):一种水生植物,古人认为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 嵩之阳:嵩山的南面。
  •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
  • 丹经:指道教中关于炼丹的经书。
  • 怀中:怀里。
  •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音乐家,也是著名的道家学者。
  • 道骨:指修炼道法的天赋或资质。
  • 太行:山脉名,位于今河北、山西交界处,古代常被视为仙境。

翻译

仙人骑着白鹿,头发虽短但耳朵却很长。 当时我在采集菖蒲,忽然看见嵩山的南面。 我恭敬地请求得到炼丹的经书,他从怀里取出给我。 我阅读后却无法理解,于是回家请教嵇康。 唉,我感叹自己没有修炼道法的天赋,他便带我进入太行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昌龄与一位仙人相遇的奇幻经历。诗中,仙人的形象通过“骑白鹿”、“发短耳长”生动展现,而诗人对道教炼丹之术的向往和求知欲则通过“求丹经”、“问嵇康”等情节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自叹“无道骨”,却意外得到仙人的指引,进入太行山,寓意着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色彩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