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淮名胜图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刻意:用心地、努力地。
  • 隐沦:隐居。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这里泛指高僧。
  • 再诣:再次前往。
  • 临海峤:临海的山峰,这里指临海的地方。
  • 高其风:推崇他的风范。
  • 披图:打开图画。
  • 遗照:留下的影像,这里指图画中的景象。
  • 援毫:挥毫,指作画。
  • 逃境:逃避尘世的境界。
  • 淡扫:轻轻描绘。
  • 荆门烟:荆门山上的云烟。
  • 明标:清晰地标示。
  • 赤城烧:赤城山的红霞,如同燃烧。
  • 青葱:形容树木青翠。
  • 隐见:隐约可见。
  • 淮海徼:淮海地区的边界。
  • 香炉顶:香炉峰的山顶。
  • 白猿啸:白猿的叫声。
  • 沙门:僧人。
  • 独往:独自前往。
  • 殊调:不同的调子,这里指不同的生活方式。
  • 感对:感慨相对。
  • 拂衣:拂去衣上的尘埃,表示超脱尘世。
  • 胡宁:何以,为什么。
  • 事渔钓:从事渔钓生活。
  • 安期: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遗舄:留下的鞋,这里指仙人的遗迹。
  • 千古:永久。
  • 谢荣耀:谢绝世间的荣华富贵。
  • 投迹:投身。
  • 庶可齐:或许可以达到。
  • 沧浪:水名,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孤棹:孤舟。

翻译

我用心吟咏云山之美,更深知隐居的妙处。 那位高僧为何人,再次前往临海的山峰。 我推崇他的风范,通过图画得以见到他留下的影像。 挥毫作画,没有逃避尘世的境界,于是展开千里眺望。 轻轻描绘荆门山的云烟,清晰地标示赤城山的红霞。 青翠的林间山岭,隐约可见淮海地区的边界。 只指向香炉峰的山顶,不再听闻白猿的叫声。 僧人已经离去,独自前往难道不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吗? 感慨相对,拂去衣上的尘埃,为何要从事渔钓生活。 安期生留下的鞋,永久谢绝世间的荣华富贵。 投身或许可以达到,沧浪水边有孤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云山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风范的推崇。诗中“刻意吟云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而“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则体现了对高僧的敬仰。后文通过“披图得遗照”等句,将图画中的景象与现实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