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信宫:汉代宫殿名,太后所居。这里指代皇宫。
  •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赵飞燕所居,这里指代宠妃的居所。
  • 捣衣声:古代妇女在砧板上捣打衣物,准备缝制或洗涤。这里象征着宫中女子的辛勤劳作。
  • 白露堂:指宫中的一个厅堂,白露时节。
  • 红罗帐:红色的丝帐,指宫中女子的寝室。
  • 不胜情:难以承受的情感。

翻译

长信宫中,秋天的月亮格外明亮,昭阳殿下传来捣衣的声音。 白露堂中,细草留下了痕迹,红罗帐里,情感难以承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信宫中秋夜的景象,通过对比宫中秋月的明亮与昭阳殿下捣衣声的凄凉,以及白露堂中细草的痕迹与红罗帐里难以承受的情感,表达了宫中女子的孤寂与无奈。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宫中女子的内心世界。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

王昌龄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