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 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 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 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 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 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 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局步。 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脱略:轻视,不以为意。
  • 渔弋:捕鱼和打猎,这里指隐居生活。
  • 无何:不久。
  • 躬耕:亲自耕种。
  • 驰永路:指追求远大的前程。
  • 幽居:隐居。
  • 出谷:比喻出仕。
  • :追求。
  • 石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云龙:比喻贤臣。
  • 干谒:拜访求见。
  • 黄绶:黄色的印绶,指低级官吏。
  • :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 蓬山:指秘书省,唐代掌管图书的官署。
  • 西岳:指华山。
  • :祭祀的地方。
  • 霭然:云雾密集的样子。
  • 往素:往事。
  • 戢翼:收敛翅膀,比喻隐退或未被重用。
  • 局步:小步,比喻地位低微。
  • 拂衣:指归隐。
  • 沦迹:隐退,不显露。
  • 张范:指张良和范蠡,两位历史上的智者。
  • 冥数:命运。

翻译

儒者轻视王侯,不以为意于世俗的事务。 本家在蓝田之下,并非为了捕鱼打猎的缘故。 不久困于亲自耕种,且想要追求远大的前程。 隐居之地与你相近,出仕也是共同的追求。 昨日离开了石门,五年间秋露已变。 云龙尚未相互感应,拜访求见也已多次。 你身为低级官吏所羁绊,我愧对秘书省的关照。 在京城望向西岳华山,百里外可见郊外的树木。 雨从祠堂上飞来,云雾密集,关中已是傍晚。 驱车在郑县住宿,秉烛谈论往事。 山月升起于华阴,驱散了河渚的雾气。 清光如同故人,豁达地展开心晤。 冯公尚且收敛翅膀,元子仍在小步前行。 归隐固然高尚,但隐退却难以有趣味。 张良和范蠡善始善终,我们岂能不羡慕。 罢酒时当凉风,屈伸皆是命运的安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无奈。诗中,“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而“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则体现了对远大前程的渴望。诗人与友人共叙往事,感慨时光流逝,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展现了其豁达的心境和对命运的接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