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求珠

· 王起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 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 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 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潦(xíng lǎo):流动的水。
  • 沈明月:沉没的明月,比喻珍贵的宝珠。
  • 照乘(zhào chéng):照亮车乘,比喻宝珠的光辉。
  • 的皪(dì lì):明亮的样子。
  • 晶荧(jīng yíng):晶莹明亮。
  • 蛇行(shé xíng):比喻宝珠像蛇一样无足而行。
  • (jìng):小腿。
  • 饮德(yǐn dé):受到恩惠。

翻译

在流动的水中,明月般的宝珠沉没,其光辉并不浮于水面。 能够识别珍宝的人,能洞察其真伪,因此前来寻求这精美的宝物。 宝珠几度被泥沙所混杂,常常随着混浊的水流漂浮。 它终究能润泽河流,使其自显妩媚,但如何能照亮车乘,尚无由得知。 尽管被泥沙掩盖,其明亮的光辉终难掩藏,愿人们能看见并收存。 它像蛇一样无足而行,却能带来恩惠,已听闻其报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颗珍贵的宝珠在混浊的水中沉浮,却始终保持其光辉的情景。诗中“行潦沈明月”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宝珠沉没的景象,又暗喻了宝珠的珍贵与难得。后文通过对宝珠在泥沙中挣扎、最终仍能发光发热的描写,表达了即使环境恶劣,真正的价值和美好也不会被埋没的主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王起

唐太原人,居扬州,字举之。王播弟。德宗贞元中擢进士第。累官尚书左丞。穆宗时,拜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又为吏部侍郎。文宗时加集贤学士,改兵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判度支,出为河中节度使,遇灾荒,下令不得囤积粮食。召为兵部尚书。又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注意兴修水利。武宗时,四知贡举,选士皆知名者,人服其鉴。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封魏郡公。卒谥文懿。有集。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