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贡举人:古代科举制度中,由地方官府推荐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 谒:拜访,致敬。
- 先师:指孔子,古代尊称孔子为先师。
- 雅乐:古代宫廷音乐,用于祭祀和宴会,代表高雅文化。
- 蔼蔼:形容众多。
- 观光士:指前来参观学习的士人。
- 鹄鹭群:比喻高雅的士人群。
- 鞠躬:弯腰行礼,表示尊敬。
-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极高的敬意。
- 雅歌:高雅的诗歌或歌曲。
- 度曲:演奏曲调。
- 清汉:指天空,比喻音乐高远。
- 馀音:音乐的余音。
- 遏:阻止,此处指音乐的余音似乎能阻止云彩的流动。
- 晓云:清晨的云彩。
- 两楹:指门前的两根柱子,此处象征着庄严的场所。
- 凄已合:形容音乐的悲凉已经融合。
- 九仞:形容极高,此处指音乐的深远。
- 杳难分:深远难以分辨。
- 断续:音乐的间歇。
- 清吹:清脆的吹奏声。
- 洪纤:宏大与细腻。
- 紫氛:紫色的云气,比喻高远神秘的境界。
- 长言:长篇的言辞或诗歌。
- 千载:千年。
- 斯文:指文化或文学。
翻译
众多的士人前来参观学习,他们像高雅的鹄鹭一样聚集在一起。他们弯腰行礼,向先师的遗像致敬,跪拜时听到了高雅的歌曲。演奏的曲调飘扬在清澈的天空,余音似乎阻止了清晨的云彩。门前的两根柱子间,悲凉的音乐已经融合,深远得难以分辨。音乐间歇时,清脆的吹奏声响起,宏大与细腻交织,进入了高远神秘的境界。长篇的言辞或诗歌听完后,千年以来,人们都在仰慕这样的文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贡举人谒见先师并聆听雅乐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士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追求。诗中“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等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达了音乐的高远和深远,以及士人们对这种文化境界的向往和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文化情怀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