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

· 陈琏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峄山:山名,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
  • 亭亭:形容山峰高耸挺拔的样子。
  • 绎凫山:峄山的别称。
  • :聚集。
  • 乾坤:天地。
  • 排苍旻:直插云霄。
  • 禋祀: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
  • :明显,显著。
  • 纪功德:记载功绩和德行。
  • 李斯小篆:秦朝李斯所创的一种篆书字体,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 阅历:经历。
  • 琳宫梵刹:指寺庙。
  • 迹亦陈:痕迹也已经陈旧。
  • 孤桐:特指峄山所产的桐木,因其质地优良而著名。
  • 团团:形容桐木枝叶茂盛。
  • 紫云:形容桐木枝叶茂盛如紫云。
  • 宝琴:用优质桐木制作的琴。
  • 音独淳:声音特别纯净。
  • 南薰: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音乐,象征和平与繁荣。

翻译

高耸挺拔的峄山,其秀美的景色聚集了天地的精华。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要直插云霄。

传说秦始皇曾东巡至此,他的车驾停驻在山下,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礼仪昭彰。

山巅上立有石碑,记载着秦始皇的功绩和德行,李斯所书的小篆在当时被视为珍宝。

历经千年,碑文已剥落,难以辨认。不仅秦碑已寂寞,连那些寺庙的痕迹也已陈旧。

但山崖和翠壁依旧,春花秋月年年更新。

又听说山南产有孤桐,枝叶茂盛如紫云,其材质优良,被世人所重视。

用这种桐木制作的琴,声音特别纯净。

我希望将这琴献给天子,让四海之内都能歌颂和平与繁荣的南薰之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峄山的雄伟景色和历史遗迹,通过秦始皇东巡、山巅立碑等历史事件,展现了山的历史厚重感。同时,诗人通过对孤桐和宝琴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和平繁荣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如“排苍旻”、“紫云”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