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

· 陈琏
独倚阑干久,凉风满客衣。 树从京口断,山到海门稀。 雁影横秋色,蝉声送夕晖。 芜城才咫尺,楼堞望中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多景楼:位于江苏扬州的一座著名楼阁,以风景秀丽著称。
  • 独倚阑干久:独自依靠在栏杆上很久。
  • 凉风满客衣:凉风吹满了客人的衣裳。
  • 京口:今江苏镇江,古时为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地。
  •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附近的地方,这里泛指海边。
  • 雁影横秋色:雁群的影子横亘在秋天的景色中。
  • 蝉声送夕晖:蝉鸣声伴随着夕阳的余晖。
  • 芜城:指扬州,古时扬州曾因战乱而荒芜,故有此称。
  • 楼堞:城楼上的矮墙,这里指城墙。
  • 望中微:在视野中显得微小。

翻译

独自倚靠在栏杆上,久久不语,凉风习习,吹满了我的衣裳。树木在京口一带渐渐稀疏,而山峦到了海门附近也变得稀少。雁群的影子横亘在秋天的天空中,蝉鸣声伴随着夕阳的余晖。扬州城就在咫尺之遥,城墙和城楼在视野中显得微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多景楼上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独倚阑干久”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对景色的沉醉。通过“树从京口断,山到海门稀”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勾勒出了从京口到海门的地理特征,展现了空间的辽阔。后两句“雁影横秋色,蝉声送夕晖”则通过雁影和蝉声,增添了秋日的萧瑟与夕阳的温馨。结尾的“芜城才咫尺,楼堞望中微”不仅点明了地理位置,也透露出诗人对扬州的深情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