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世卿六首一

进亦人所忧,退亦人所忧。 得亦人所忧,失亦人所忧。 所忧非忧道,所忧其可留。 所忧非忧贫,所忧其可休。 古来向道人,能辩忧所由。 去去凌九霄,行行戒深沟。 敬此之谓修,怠此之谓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进步,提升。
  • 退:退步,下降。
  • :获得,成功。
  • :失去,失败。
  • :指道德、真理或人生道路。
  • :贫穷。
  • 向道人:追求道德和真理的人。
  • 九霄:指天空极高处,比喻极高的境界或地位。
  • 深沟:比喻危险或困难的地方。
  • :懒惰,懈怠。

翻译

无论是进步的提升,还是退步的下降,人们都会感到忧虑。 无论是成功的获得,还是失败的失去,人们也会感到忧虑。 但这些忧虑并不是因为追求道德和真理,这些忧虑是可以保留的。 这些忧虑也不是因为贫穷,这些忧虑是可以停止的。 自古以来,追求道德和真理的人,能够辨别忧虑的真正原因。 勇往直前,攀登至天空极高的境界, 谨慎前行,避免陷入危险或困难的地方。 对此保持敬畏,这就是修炼, 对此懈怠,这就是堕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进”与“退”、“得”与“失”的普遍忧虑,强调了真正的忧虑应当是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而不是对物质得失的执着。诗人倡导人们应当辨别忧虑的真正原因,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同时保持谨慎和敬畏,避免堕落。诗中的“九霄”和“深沟”分别象征着高尚的境界和危险的地方,提醒人们在追求道德和真理的道路上要有所警惕和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和崇高理想。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