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为霔僧录赋
城南长干古道场,至今舍利腾寒芒。
圣朝敕赐报恩额,梵宇宝塔增辉光。
霔公僧录久驻锡,宗风大振声名彰。
丈室经翻贝叶老,祇园树长昙花香。
有时斋罢坐挥麈,热恼消尽心清凉。
焚芗每喜铜篆古,启户静对钟山苍。
钟山咫尺欣相望,云气缥缈时飞扬。
图中景物宛相似,幽兴满前那可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霔 (shù):此处为人名,指霔公僧录。
- 僧录:佛教中负责记录和管理僧侣名册的职务。
- 驻锡:指僧人在某一寺庙长期居住。
- 宗风:指某一宗派的教义和风格。
-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文的树叶,此处指佛经。
- 祇园:佛教中的一个著名园林,常用来指代佛寺。
- 昙花:一种佛教中象征短暂和珍贵的花。
- 挥麈:挥动麈尾(一种拂尘),此处指清谈。
- 铜篆:指铜制的香炉和篆刻的香料。
- 钟山:山名,此处可能指南京的紫金山。
翻译
城南的长干古道场,至今仍闪耀着舍利的寒芒。圣明朝廷赐予了“报恩”之额,使得梵宇宝塔更加光彩夺目。霔公僧录长久在此驻锡,他的宗风名声大振。在丈室中翻阅古老的贝叶经,祇园的树下长满了昙花。有时斋后坐下来挥动麈尾,心中的烦恼消散,感到清凉。焚香时喜爱那古铜篆的香炉,开门静对苍翠的钟山。钟山近在咫尺,云气缥缈时常飞扬。图中的景物宛如真实,眼前的幽静兴致难以忘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城南长干古道场的宁静与庄严,通过霔公僧录的形象,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诗中运用了许多佛教术语和象征,如“舍利”、“梵宇宝塔”、“贝叶经”等,增强了诗歌的宗教氛围。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钟山苍”、“云气缥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和谐共存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