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轘辕关

· 陈琏
峨峨轘辕关,关门据层巘。 若非鬼斧凿,安得此奇险。 淩晨喜经过,百折路回转。 身居万仞高,目极千里远。 缑山与嵩岳,秀色互葱茜。 登临俯仰间,怀古兴不浅。 欲招浮丘公,来此共游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轘辕关(huán yuán guān):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境内,是古代洛阳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
  • 层巘(céng yǎn):重叠的山峰。
  • 鬼斧:比喻技艺高超,非人力所能及。
  • 淩晨:凌晨,清晨。
  • 百折:形容道路曲折多变。
  • 万仞:形容山峰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七尺或八尺。
  • 缑山(gōu shān):山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 嵩岳(sōng yuè):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 葱茜(cōng qiàn):形容山色青翠。
  • 浮丘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游衍(yóu yǎn):游玩,闲逛。

翻译

巍峨的轘辕关,关隘坐落在重叠的山峰之上。若非神工鬼斧所开凿,怎能形成这样的奇险之地。清晨时分,我欣喜地经过这里,道路百转千回。身处万仞高的山巅,目光可及千里之外。缑山与嵩山,秀美的山色相互辉映,青翠欲滴。登高远眺,俯仰之间,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我渴望招来浮丘公这样的仙人,一同来此共赏这壮丽的景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轘辕关的雄伟与险峻,通过“鬼斧凿”、“万仞高”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关隘的非凡气势。诗中“淩晨喜经过,百折路回转”传达了清晨过关的喜悦与路途的曲折。后文通过对缑山与嵩岳的描绘,进一步以青翠的山色衬托出关隘的壮丽。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仙人浮丘公的向往,希望与其共游此地,增添了诗作的浪漫与遐想。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