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日至北京即事偶成八首

· 陈琏
昭王喜下士,曾筑黄金台。 玉帛贲丘樊,英杰咸归来。 剧辛与乐毅,亦足称奇才。 皇明肇鸿业,仁风被九垓。 宾兴有明诏,多士歌台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王:指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
  • 黄金台: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的高台,用以展示其求贤若渴的决心。
  •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的珍贵物品,这里指珍贵的礼物。
  • (bēn):赠送,赐予。
  • 丘樊:指乡野之地。
  • 剧辛:战国时期的燕国大夫。
  • 乐毅: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助燕昭王攻齐。
  • 鸿业:伟大的事业。
  • 仁风:仁德的风范。
  • 九垓(gāi):九州之地,泛指全国。
  • 宾兴: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
  • 明诏:明确的诏令。
  • 台莱:古代指宫廷中的台阶,这里比喻朝廷。

翻译

燕昭王喜好招揽贤士,曾经建造了黄金台。 他用珍贵的礼物赐予乡野之人,英才豪杰纷纷归来。 剧辛和乐毅,也足以被称为奇才。 伟大的明朝开创了宏伟的事业,仁德的风范遍布全国。 选拔人才的明诏已经下达,众多士人歌颂朝廷。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燕昭王招贤纳士的盛况,以及明朝开创的伟大事业。通过对比燕昭王时期的黄金台和明朝的宾兴制度,诗人表达了对明君贤臣时代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诗中“玉帛贲丘樊,英杰咸归来”描绘了燕昭王广纳天下英才的盛况,而“皇明肇鸿业,仁风被九垓”则展现了明朝的辉煌和仁德之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和时代的自豪与期许。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