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晚发六合

· 陈琏
扬舲溯长河,风物喜清美。 茫茫秋水平,淡淡暮山紫。 倏焉月东升,光彩腾万里。 孤鸿何处来,清音落人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舲(yáng líng):扬帆。
  • (sù):逆流而上。
  • 长河:指黄河。
  • 风物:风光景物。
  • 清美:清新美丽。
  •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秋水:秋天的河水。
  • 淡淡:浅淡。
  • 暮山:傍晚的山。
  • :紫色,这里形容山色。
  • 倏焉(shū yān):忽然。
  • 月东升:月亮从东方升起。
  • 光彩:光芒。
  • :升腾,照耀。
  • 孤鸿:孤单的鸿雁。
  • 清音:清脆的声音。
  • 落人耳:传入人的耳朵。

翻译

扬帆逆流而上黄河,风光景物清新美丽。 广阔无边的秋水平静,傍晚的山色浅淡而紫。 忽然月亮从东方升起,光芒照耀万里。 孤单的鸿雁从何处飞来,清脆的声音传入耳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舟的画面,通过“扬舲溯长河”展现了行舟的动态,而“风物喜清美”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诗中“茫茫秋水平,淡淡暮山紫”以对仗工整的句式,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山色的淡雅。后两句“倏焉月东升,光彩腾万里”突出了月光的明亮与辽阔,而“孤鸿何处来,清音落人耳”则增添了一丝孤寂与悠远,使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