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籁(lài):古代指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 四畴(chóu):四方的田地。
- 翻澜:波澜翻滚,形容雨势大。
- 假盖:借伞。
- 悬瓢:挂着的瓢,比喻避雨的场所。
- 佛国:指佛教圣地或寺庙众多的地方。
- 叱(chì):呼喝,这里指驱赶马匹的声音。
翻译
半空中传来各种声音,四方的田地都在摇动,一眼望去,波澜翻滚,众人的渴望仿佛都消失了。 在路上遇到人可以借伞,水边还有什么事比挂着的瓢更能避雨呢。 农家的翠竹编刚刚完成,佛教圣地的青山步道并不遥远。 请问那些匆匆而过的车马客人,你们是否还记得那座旧溪桥,依稀还能听到驱赶马匹的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潜山道中遇雨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雨中的田园风光和旅途心情。诗中“半天鸣籁四畴摇”以声音和动态描绘了雨前的氛围,“一望翻澜众渴消”则巧妙地以雨水的充沛来比喻解渴,寓意深远。后文通过对农家和佛国的描绘,以及对行人和车马的询问,表达了对过往记忆的怀念和对旅途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明代诗人陈子壮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