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岱芝大司寇还留都

手携金镜拜前旒,掖省高名领爽鸠。 鱼藻恰承丹陛宴,莺花仍作白门游。 两都人物轺中览,六代繁华笔底收。 今日安危烦顾问,履声何异殿东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镜:古代指明镜,比喻明察秋毫的智慧。
  • 前旒:指皇帝的冠冕前的玉串。
  • 掖省:指宫中的官署,这里指朝廷。
  • 爽鸠: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洁的人。
  • 鱼藻:指宫廷中的水生植物,这里指宫廷的宴会。
  • 丹陛:红色的台阶,指宫廷。
  • 莺花:指春天的景象。
  • 白门:南京的别称。
  • 两都:指北京和南京。
  • :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 六代:指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
  • 顾问:指皇帝的咨询。
  • 履声:脚步声。
  • 殿东头:指宫殿的东侧,这里指朝廷的重要位置。

翻译

手携明镜,拜见皇帝冠冕前的玉串,在朝廷中以高洁的名声领导着重要职务。 宫廷宴会上恰逢鱼藻盛景,春日的莺花依旧在南京城中盛开。 乘坐轻便马车游览两京的人物景致,六朝古都的繁华尽在笔下描绘。 今日的安危大事需要您的咨询,您的脚步声在朝廷东侧显得格外重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姚岱芝大司寇回南京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朝廷的庄严与繁华,以及对姚岱芝的赞誉和期望。诗中“金镜”、“爽鸠”等词语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姚岱芝清廉高洁的赞赏。同时,通过“鱼藻”、“莺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浪漫与生机。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姚岱芝在朝廷中重要角色的认可,以及对其未来能够继续为国家安危出谋划策的期待。

陈子壮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 4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