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大科峰

失却樵丘第几盘,狂飔吹动海天宽。 只惊南国多回雁,谁解西风有驻鸾。 村树半沉云咽响,客衣遥泛日分寒。 怅齐小鲁何如此,消与吴阊疋练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樵(xī qiáo):地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大科峰:山峰名,位于西樵山中。
  • 失却:失去。
  • 樵丘:指西樵山。
  • 第几盘:指山路曲折,盘旋而上。
  • 狂飔(kuáng sī):狂风。
  • 海天宽:形容视野开阔,海天一色。
  • 南国:指南方地区。
  • 回雁:南飞的大雁。
  • 西风:秋风。
  • 驻鸾:指凤凰停留,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 村树:村庄旁的树木。
  • 云咽响:云层中传来的声音,形容声音低沉。
  • 客衣:旅人的衣服。
  • 泛日分寒:阳光照射下,衣服上泛起的光影,同时感受到寒意。
  • 怅齐:怅然若失。
  • 小鲁:指鲁地,即山东一带。
  • 吴阊:指苏州,古称吴,阊门是苏州的城门。
  • 疋练:指白色的丝绸,比喻清澈的江水。

翻译

失去了西樵山的第几道弯,狂风吹动,海天显得更加宽广。 只惊讶南方多有南飞的大雁,谁又能理解秋风中停留的凤凰呢? 村庄旁的树木半隐在云中,传来低沉的声音,旅人的衣服在阳光下泛起光影,同时感受到寒意。 怅然若失地想,这与山东有何不同,只能与苏州清澈的江水相比看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西樵山大科峰的壮阔景象,通过狂风、海天、回雁、驻鸾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旅途的孤独思考。诗中“失却樵丘第几盘”一句,既表现了山路的曲折,也隐喻了人生的迷茫与追寻。后句通过对南国回雁和西风驻鸾的对比,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结尾的“怅齐小鲁何如此,消与吴阊疋练看”则进一步以地理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远方的遐想。

陈子壮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 4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