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坡年谱

坡翁春秋六十六,脚债一生偿不足。 黄州去后惠州来,无何又向儋州宿。 瘴雨蛮风经几时,放归旋就昆陵木。 熙宁以下至元符,中间老稚围船哭。 妇女仓皇吏卒欺,坡翁已就台官狱。 平生几册箧中书,一一旁搜付回禄。 西望眉山不知处,俯仰乾坤何局促。 假令坡翁活百年,长领词官称玉局。 气节文章古所难,先知孰与愚公谷。 丈夫当自慎出处,何尔呶呶蒙毁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坡翁:指苏轼,号东坡居士。
  • 脚债:指苏轼一生奔波劳碌,如同偿还债务。
  • 黄州惠州儋州:均为苏轼被贬谪的地方。
  • 瘴雨蛮风:指南方湿热多瘴气的环境。
  • 昆陵木:指苏轼最后去世的地方。
  • 熙宁元符:均为北宋年号,指苏轼生活的时代。
  • 台官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关押的监狱。
  • 回禄:指火灾。
  • 眉山:苏轼的故乡。
  • 玉局:指苏轼曾任的官职“玉局观”。
  • 愚公谷:比喻隐居之地。
  • 出处:指出仕与隐退的选择。
  • 呶呶:形容说话多而烦人。

翻译

东坡先生活了六十六岁,一生都在奔波劳碌,仿佛在偿还债务。他从黄州被贬后,又到了惠州,不久又去了儋州。在南方湿热多瘴气的环境中度过了多少时光,最终被放归,却不久就去世了。从熙宁到元符年间,他的家人和百姓围绕着他的船哭泣。妇女们仓皇失措,官吏和士兵也欺压他们,东坡先生已经身陷台官狱中。他一生所著的书籍,都被一一搜出并焚毁。他望着西方的眉山,却不知故乡在何处,环顾四周,天地如此狭小。即使东坡先生能活到百岁,他也会一直担任词官,被称为玉局。气节和文章自古难以兼得,谁能预知未来,与愚公谷的隐士相比呢?大丈夫应当慎重选择出仕或隐退,何必多言而遭受诋毁和侮辱。

赏析

这首诗是对苏轼一生的回顾和评价。诗人通过描述苏轼一生的奔波和遭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同情。诗中,“脚债一生偿不足”形象地描绘了苏轼一生的劳碌,而“瘴雨蛮风经几时”则突出了他在南方贬谪地的艰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苏轼文章和气节的赞扬,以及对他遭遇的反思,传达了对苏轼人格和成就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和政治迫害的批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和诗人的情感深度。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