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皖城吊青阳先生

· 郭奎
维舟大江浒,揽梯登兹城。 哲人不复见,黄鸟悲且鸣。 高山尚岩岩,梁木何其倾。 忽逄旧耆老,向我宣忠贞。 明公宿有誓,慷慨存遗铭。 死即为厉鬼,生当殄长鲸。 应敌既神武,百战纵以横。 精诚贯白日,天子无援兵。 岁久矢石竭,捐躯全令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舟:系船。
  • 大江:长江。
  • :水边。
  • 哲人:指有才智的人,这里特指青阳先生。
  • 黄鸟:黄雀,这里可能指黄雀的叫声,象征哀悼。
  • 岩岩:高耸的样子。
  • 梁木:栋梁之材,比喻重要的人物。
  • 耆老:年老的长者。
  • 忠贞:忠诚坚定。
  • 厉鬼:勇猛的鬼魂。
  • :消灭。
  • 长鲸:比喻强大的敌人。
  • 神武:英明勇武。
  • 纵以横:纵横驰骋,形容战斗勇敢无畏。
  • 精诚:真诚的心意。
  • 贯白日:形容精诚之心如同白日般明亮。
  • 援兵:增援的军队。
  • 矢石:箭和石头,指战斗中的武器。
  • 捐躯:牺牲生命。
  • 令名:美好的名声。

翻译

我系船于长江之滨,攀梯登上这座城。智者已不复见,黄鸟悲鸣。高山依旧巍峨,栋梁之材却已倾倒。偶遇一位年老的长者,向我宣扬忠贞之事。明公曾发誓言,慷慨留下遗铭。誓言死后成为勇猛的鬼魂,生时必消灭强大的敌人。应战时英明勇武,百战之中纵横驰骋。精诚之心如同白日般明亮,天子却无援兵相助。岁月长久,战斗中的箭石已尽,最终牺牲生命,保全了美好的名声。

赏析

这首作品是明代诗人郭奎为吊唁青阳先生而作。诗中通过描绘登城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青阳先生忠诚与牺牲的敬仰。诗中“哲人不复见,黄鸟悲且鸣”等句,以自然景象映衬出对逝者的哀思。后文通过耆老的叙述,展现了青阳先生生前的英勇与忠诚,以及死后仍怀有消灭敌人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青阳先生的赞颂,也是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

郭奎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元末从余阙治经,阙屡称之。朱元璋起江淮,奎归之,从事幕府。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奎参其军事。后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奎连累坐诛。有《望云集》。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