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有所思

边月散边霜,长城月正长。 狼烟虚远色,驿火断寒光。 北照惟依斗,南临一望乡。 营门钲鼓静,昨夜遁贤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乐府: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体裁,起源于汉代,多用于歌颂英雄事迹或描写社会生活。
  • 唐体:指唐代诗歌的风格和体裁。
  • 狼烟:古代用来传递军事警报的烟火信号。
  • 驿火:古代驿站用来传递信息的火光。
  • 依斗:依靠北斗星来辨别方向。
  • 南临:向南望去。
  • 钲鼓:古代军中用于指挥和鼓舞士气的乐器。
  • 遁贤王:指贤明的王公逃离或隐退。

翻译

边疆的月亮散去了边霜,长城上的月亮正显得格外长。 狼烟虚幻地映照着远方的色彩,驿站的火光断断续续,显得寒光闪烁。 北方的天空只有北斗星可以依靠,向南望去,是一片遥望的故乡。 军营门口的钲鼓声已经静止,昨夜贤明的王公已经悄然离去。

赏析

这首作品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边月、长城、狼烟、驿火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边疆特有的孤寂与凄凉氛围。诗中“北照惟依斗,南临一望乡”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结尾的“营门钲鼓静,昨夜遁贤王”则暗示了战事的结束和贤明领袖的离去,留下的是战士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回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忠诚与哀愁。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