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夜泊

千秋牛渚月,清影照袁郎。 异代还高咏,孤臣对举觞。 江心飘断梗,天末见维桑。 何处瞻鳷鹊,金波自渺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牛渚: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古代著名的渡口。
  • 袁郎:指东晋文学家袁宏,曾在牛渚夜泊时吟咏,后世常以“袁郎”指代才子。
  • 高咏:高声吟咏,指袁宏的诗作。
  • 孤臣:孤独的臣子,指诗人自己。
  • 举觞:举杯饮酒。
  • 断梗:漂浮的草梗,比喻漂泊无定。
  • 天末: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 维桑:指故乡。
  • 瞻鳷鹊:仰望喜鹊,古人认为喜鹊能带来好消息。
  • 金波:指月光在水面上的波光。

翻译

千年的牛渚月,清冷的月光照耀着袁宏的身影。 异代之人仍在高声吟咏,而我这个孤独的臣子只能独自举杯。 江心漂浮着断梗,天边隐约可见故乡的影子。 不知何处能仰望到喜鹊,金色的波光在夜色中显得渺茫。

赏析

这首作品在夜晚的牛渚江畔,借月光与袁宏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才子的怀念与自身的孤独。诗中“千秋牛渚月”一句,既描绘了月光的清冷,又暗含了时间的深远。通过“孤臣对举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敬仰与自己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断梗”与“维桑”的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