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凤阳郡庠与徐教授王司训夜坐偶赋以下西游稿

· 陈琏
凤阳国中都,黉宇敞弘规。 济济集群彦,文采光陆离。 适兹新雨霁,皓月烛前墀。 书帷罢弦诵,夜漏滴多时。 梧叶坠繁露,柏树起凉飔。 胜集谐夙愿,清谈转忘疲。 会晤方恨晚,暌违复在兹。 明发度淮去,烟树渺遐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阳:地名,今安徽省凤阳县。
  • 国中都:指凤阳曾是明朝的都城。
  • 黉宇(hóng yǔ):古代指学校。
  • 弘规:宏伟的规模。
  • 济济:形容人多。
  • 群彦:众多的才俊。
  • 文采:文学才华。
  • 陆离:色彩斑斓。
  • 新雨霁(jì):刚下过雨后天气放晴。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照亮。
  • 前墀(chí):台阶前的空地。
  • 书帷:书房的帘幕。
  • 弦诵:指读书声。
  • 夜漏:古代计时器,此处指夜晚的时间。
  • 凉飔(sī):凉风。
  • 胜集:美好的聚会。
  • 夙愿:长久以来的愿望。
  • 清谈:高雅的谈话。
  • 暌违(kuí wéi):分离,分别。
  • 明发:天明出发。
  • 烟树:远处朦胧的树木。
  • 遐思:遥远的思念。

翻译

凤阳,这个曾经的国都,学校的建筑宏伟壮观。这里聚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才俊,他们的文学才华光彩夺目。刚下过雨后,天气放晴,明亮的月亮照亮了台阶前的空地。书房的帘幕已经放下,读书声停止了,夜晚的时间悄悄流逝。梧桐叶上挂满了繁露,柏树间吹起了凉风。这次美好的聚会实现了我长久以来的愿望,高雅的谈话让我忘记了疲劳。相见恨晚,分别又在眼前。天明时分,我将渡过淮河离去,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显得朦胧,勾起了我对远方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凤阳学校与友人夜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皓月烛前墀”、“梧叶坠繁露”等句,以景寓情,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心中的情感波动。结尾的“烟树渺遐思”则巧妙地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遐想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