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庙

· 陈琏
四海纷纷战伐馀,隆中宁使久安居。 一心政拟扶王室,三顾幡然起草庐。 夔府阵图应不改,锦城祠庙祇如初。 至今留得唐碑在,裴子文章柳子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海:指全国各地。
  • 战伐:战争。
  • 隆中:地名,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宁使:宁愿。
  • 安居:平静地居住。
  • 一心:全心全意。
  • 政拟:正打算。
  • 王室:指朝廷,国家政权。
  • 三顾:三次拜访,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 幡然:突然改变主意。
  • 草庐:简陋的房屋,指诸葛亮的隐居地。
  • 夔府:地名,今重庆市奉节县。
  • 阵图:指诸葛亮的八阵图。
  • 锦城:成都的别称。
  • 祠庙:供奉神灵或历史人物的庙宇。
  • 唐碑:唐朝时期的碑文。
  • 裴子:裴度,唐朝文学家。
  • 柳子:柳公权,唐朝书法家。

翻译

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全国各地都饱受战争之苦,诸葛亮在隆中宁愿久居不出。他全心全意打算扶持王室,刘备三次拜访后,他突然改变主意,离开了简陋的草庐。夔府的八阵图应该没有改变,成都的祠庙依旧如初。至今还留有唐朝的碑文,裴度的文章和柳公权的书法。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他对王室的扶持。诗中通过对比战乱与诸葛亮的隐居,突出了他的高洁品格。后两句提到夔府的八阵图和锦城的祠庙,表达了对诸葛亮历史功绩的缅怀。最后提及唐碑,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诸葛亮影响的肯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