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陆宣公祠

· 陈琏
唐家内相数宣公,自信能全报国忠。 王佐才名真不忝,经纶事业竟谁同。 谗言已中奸臣口,谠论难开帝者聪。 古庙荒凉经岁久,萧萧宰木起悲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内相: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 宣公:指陆贽,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封宣国公。
  • 王佐:指辅佐君王的贤臣。
  • 不忝:无愧,不逊色。
  • 经纶:原指整理丝线,比喻治理国家。
  • 谗言:诽谤他人的话。
  • 谠论:正直的言论。
  • 帝者聪:指皇帝的明智。
  • 宰木:指祠堂或墓地周围的树木。

翻译

在唐代的朝堂上,宣公陆贽是数一数二的重要官员,他坚信自己能够完全报答国家的忠诚。他的才名无愧于辅佐君王的贤臣,他的治国事业又有谁能比拟呢?然而,诽谤之言已经中了奸臣之口,正直的言论却难以开启皇帝的明智。古老的庙宇荒凉已久,岁月流逝,祠堂周围的树木在悲风中萧萧作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唐代名臣陆贽的敬仰与哀思。诗中,“唐家内相数宣公”一句,即表明了陆贽在朝中的重要地位。随后的“自信能全报国忠”和“王佐才名真不忝”,则进一步赞颂了他的忠诚与才能。然而,“谗言已中奸臣口,谠论难开帝者聪”揭示了忠良之士常遭诽谤,正直之言难以上达天听的无奈现实。结尾的“古庙荒凉经岁久,萧萧宰木起悲风”则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陆贽逝去后境遇的哀悼之情。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