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李侯庙

· 陈琏
水患能除水利兴,遂于灌口阐神灵。 县官报祀陈牲醴,使者函香拜庙庭。 赫赫姓名昭史记,巍巍功德著图经。 我来独爱询遗事,细读奎斋学士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灌口:地名,在今四川灌县。
  • 牲醴(shēng lǐ):指祭祀用的牲口和甜酒。
  • 函香:犹含香。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以“函香”表示尊敬。
  •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翻译

水患能够被消除,水利得以兴盛发展,于是在灌口这个地方彰显出神灵的威力。县官进行祭祀,献上祭祀用的牲口和甜酒,使者口含鸡舌香在庙庭中恭敬地祭拜。(李侯)显著盛大的姓名在史书中得以昭示,他的崇高伟大的功德在地理志中被记载着。我前来唯独喜爱询问往昔的事迹,仔细阅读奎斋学士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围绕灌口李侯庙展开,表达了对李侯消除水患、兴修水利的功绩的赞颂。首联点明灌口李侯庙的建立是因为李侯消除了水患、发展了水利,凸显了其功绩的重要性。颔联描述了县官和使者对李侯庙的祭祀,表现出对李侯的尊敬。颈联强调李侯的姓名和功德在史书和地理志中都有记载,进一步彰显了他的伟大。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探寻往昔事迹的兴趣,以及对奎斋学士文章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庄严,通过对李侯庙的描写和对李侯功绩的歌颂,传达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