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十日集安福阁

晴开高阁敞凌秋,杖策招邀惬胜游。 黄菊已深陶令酒,青山重约庾公楼。 殊庥神贶堪陈颂,彦会朋来足唱酬。 鸡骨无缘共攀陟,双峰天外独凝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九十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晴开:天气晴朗。
  • 高阁:高楼。
  • 杖策:拄着拐杖。
  • 招邀:邀请。
  • 惬胜游:愉快的游玩。
  • 黄菊:菊花,重阳节时常用来象征节日。
  • 陶令酒:指陶渊明的酒,这里泛指美酒。
  • 庾公楼:古代名楼,这里泛指高楼。
  • 殊庥神贶:特别的恩惠和神赐。
  • 彦会朋来:才子聚会,朋友到来。
  • 唱酬:互相赠诗。
  • 鸡骨:指祭祀用的鸡骨,这里可能指祭祀活动。
  • 攀陟:攀登。
  • 凝眸:注视,凝视。

翻译

天气晴朗,高楼敞开迎接秋日的凉爽,我拄着拐杖邀请朋友们来享受这愉快的游玩。菊花已经盛开,仿佛陶渊明的美酒,再次约定在青山之上的庾公楼相聚。特别的恩惠和神赐值得我们歌颂,才子们的聚会和朋友的到来足以让我们互相赠诗。虽然我没有机会参与祭祀活动和攀登山峰,但我独自在天外的双峰上凝视远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与其朋友们在高楼上欢聚的情景。诗中,“晴开高阁敞凌秋”一句,既描绘了秋日晴朗的天气,又暗示了高楼的宽敞和秋日的凉爽,为后文的欢聚提供了背景。诗中多次使用典故,如“黄菊已深陶令酒”和“青山重约庾公楼”,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结尾的“鸡骨无缘共攀陟,双峰天外独凝眸”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参与祭祀和攀登的遗憾,以及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凝视,情感丰富而深沉。

陈迪祥

陈迪祥,字之祺。顺德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官国子监博士、兵部司务。事见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五、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