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王克让

· 郭奎
万国烟尘海沸波,夕阳谁复倒回戈。 华戎杂处衣冠少,吴楚封疆壁垒多。 说客成名惟季子,功臣改辙在隋何。 故山猿鹤应相诉,桂树丛生带薜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尘:战乱的景象。
  • 海沸波:形容战乱如同沸腾的海水,动荡不安。
  • 倒回戈:指战败投降。
  • 华戎杂处:华夏民族与戎狄民族混居。
  • 衣冠:指士大夫阶层。
  • 吴楚封疆:指吴国和楚国的边界。
  • 壁垒:军事防御工事。
  • 季子:指战国时期的苏秦,以游说诸侯而著名。
  • 隋何:可能是指隋朝的某位功臣,具体人物不详。
  • 故山:故乡的山。
  • 猿鹤:猿猴和鹤,常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
  • 桂树:象征高洁。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隐士的居所。

翻译

战乱四起,国家动荡如同沸腾的海水,夕阳下,谁还会再次投降。华夏与戎狄民族混居,士大夫阶层稀少,吴国和楚国的边界上,军事防御工事众多。说客苏秦以游说成名,功臣可能在隋朝改变了方向。故乡的山中,猿猴和鹤应该在相互诉说着,桂树丛生,环绕着薜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通过“烟尘”、“海沸波”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中“华戎杂处衣冠少”反映了当时民族混居、士人稀少的现实,而“吴楚封疆壁垒多”则突出了军事对峙的局面。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暗示了功名利禄的变迁无常。最后,诗人以故乡山中的猿鹤和桂树薜萝,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世界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观察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郭奎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元末从余阙治经,阙屡称之。朱元璋起江淮,奎归之,从事幕府。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奎参其军事。后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奎连累坐诛。有《望云集》。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