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台:高耸的台阁。
- 野色:野外的景色。
- 招提:寺院的别称。
- 乘春:趁着春天的时节。
- 一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湖泻琉璃:形容湖水清澈如琉璃。
- 平楚:平野。
- 山开锦绣:形容山色美丽如锦绣。
- 曲栏:曲折的栏杆。
- 培风:培养风气。
- 南海鲲鹏:比喻宏伟的志向或人物。
- 东林:东边的树林。
- 虎豹啼:比喻险恶的环境或气氛。
- 赋就:完成赋文。
- 汉主:指汉朝的君主,这里泛指君王。
- 他年:将来。
- 白云栖:指隐居山林。
翻译
在高耸的台阁上,野外的景色与寺院相映成趣,有人在春天拄着藜杖来访。湖水清澈如琉璃,平野之外景色开阔,山色美丽如锦绣,在曲折的栏杆西侧。南海培养出宏伟的志向,如同鲲鹏展翅,东边的树林中,落日下虎豹的啼声显得险恶。完成赋文,自可得到君王的赏识,将来回首,或许会选择隐居山林,与白云为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访寺的景象,通过高台、湖水、山色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开阔而美丽的自然风光。诗中“南海鲲鹏”与“东林虎豹”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宏伟志向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环境的险恶。结尾处表达了对未来可能的隐居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