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姬旦制冠裳,万古承其贲。 偶以衣狙猱,奔腾裂且弃。 承云本妙音,鳞羽争辟易。 鲁门钟鼓声,转使爰居悸。 物类何缤纷,人已非一致。 韪哉尼父言,盍各言尔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姬旦:即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 冠裳:指礼仪制度。
  • (bì):盛美,华美。
  • 狙猱(jū náo):猕猴。
  • 辟易:退避,避开。
  • 爰居: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海鸟。
  • 韪哉:正确,对。
  • 尼父: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盍各:何不各自。

翻译

姬旦制定了礼仪制度,万世都承袭着这份华美。 偶尔将这制度比作衣服给猕猴穿上,它们却奔跑跳跃,撕裂并抛弃。 承云本是美妙的音乐,连鱼龙鸟兽都争相避开。 鲁国的钟鼓声,反而使海鸟爰居感到惊悸。 世间万物多么繁杂,人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孔子的话多么正确,何不各自表达你们的志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言的形式,讽刺了那些不理解或不尊重传统礼仪制度的人。诗中以姬旦制定的冠裳比喻传统礼仪,而狙猱则象征那些无法接受这些制度的人。通过对比承云音乐和鲁国钟鼓声对不同生物的影响,诗人表达了万物各有其性的观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志向,体现了对个性和多样性的尊重。

王廷陈

明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 6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