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

拾翠南湘有二姚,风情天付眼眉腰。 翻成绣谱传人画,会得琴心充客挑。 合德何须分月彩,阿环那更怯风飘。 凤头踏草归应晚,已定逢欢第五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拾翠:指女子美丽的装饰。
  • 南湘:指湖南南部,这里泛指南方。
  • 二姚:指两位美丽的女子。
  • 风情:指女子的风韵和情态。
  • 天付:天生的。
  • 绣谱:指绣花的图样。
  • 琴心:指音乐中的情感。
  • 合德:指德行相合。
  • 月彩:月光的美丽。
  • 阿环:指女子,这里可能指其中一位女子。
  • 风飘:风吹动。
  • 凤头:指女子的发型。
  • 踏草:指行走。
  • 第五桥:地名,这里可能指约会的地方。

翻译

在南方湘水之畔,有两位如花似玉的女子,她们天生丽质,风韵动人,眉目和腰肢都透露着无尽的风情。她们的美貌仿佛被画入了绣花的图样,传颂于人间。她们的琴声中蕴含着深情,足以吸引任何客人前来欣赏。她们的德行如此相合,无需月光的衬托也美丽动人,即使风吹动,也无需担心她们会失去风采。她们踏着草地归来,时间已晚,但已在第五桥定下了再次相会的欢乐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两位南方女子的美丽与风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的容貌和气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拾翠”、“绣谱”、“琴心”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音乐美。同时,诗人的语言充满了赞美和欣赏,表达了对这两位女子深深的倾慕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王彦泓

明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 8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