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鸣秋赵山人兼似幻居閒士

· 王称
石桥低覆薜萝阴,涧户虚窗忆醉吟。 书寄远公林下偈,调高中散竹边琴。 药栏春去啼禽换,茶灶秋来落叶深。 别后此情何所似,题封一寄故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名,常用于比喻隐士的居所。
  • 涧户:山涧边的房屋。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这里泛指高僧。
  • (jì):佛教中的颂歌或警句。
  • 中散:指三国时期魏国的音乐家、文学家嵇康,因其曾任中散大夫,故称。
  • 药栏:种植药材的园地。
  • 茶灶:煮茶用的小炉。

翻译

石桥下,薜荔和女萝的阴影低垂,山涧边的房屋,虚掩的窗户让人回忆起醉后的吟咏。 书信寄给山林中的高僧,他的偈语如林下清风,琴声在竹林边回荡,音调高远,如同中散大夫的琴艺。 春天过去,药园里的鸟鸣已换,秋来时,茶炉旁落叶堆积。 离别后,这份情感如何形容?只能封好信笺,寄去对故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逸山林的静谧画面,通过石桥、薜萝、涧户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远公和中散,分别代表了佛教的智慧和音乐的美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春去秋来的自然变化,映衬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