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桃花台入妙香院 [ 宋] 赵蕃
携家本避长城戍,孙子相仍住桃坞。
虽云秦暴赋可逃,后乃开通晋南渡。
当时未有神仙传,创自渊明诗五言。
祇今图画遍四海,楼台树木空苍然。
玄都亦说桃千树,梦得飘零因怨句。
未应只属羽人家,亦有因兹悟初祖
桃源行 [ 宋] 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四君子诗寄怀李潜夫先生(其一·陶徵士元亮) [ 明] 彭孙贻
陶公高世士,邈然山泽姿。
饮酒非世情,韬光戢其仪。
岂伊卞务俦,屈身田舍儿。
桃源真有人,柴桑从此辞。
百泉桃花次李慎庵韵 [ 清] 吴绡
东风催暖莺声逼,苔长香阶屐痕涩。
百泉游骑渐成蹊,骄骢赭汗连钱湿。
插天奇峰空翠明,晴霞一片桃花色。
坐对灵渊意自融,隔溪遥见酒旗红。
杖头莫惜须尽醉,明日桃花谁与同。
种花仙人在何处,但愿东皇常作主
读陶渊明诗二首 其二 [ 元] 邓雅
我性爱陶诗,难窥数仞墙。
闲来辄诵之,愈觉滋味长。
太羹无盐梅,土鼓谐宫商。
谁能起公死,执鞭向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