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三十七章 · 非命(下) [ ] 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三节 [ ] 孟子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

三十世家 · 韩世家 [ ] 司马迁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

送蔡挺代父之蜀 [ ] 范仲淹

朔风岂不寒,蜀道岂不难。 之子代亲行,万里心自安。 剑阁雪犹明,锦江春未阑。 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日出处 [ ] 洪亮吉

子夷人,不可悉,我家乃在扶桑之东见日出。日出不识日所归,茫茫渡海寻光辉。 寻光辉,光欲竭,汝家乃在沧溟之西见日没。日出必有方,日入必有乡。 愿随东升日,东升朝日王。

墨子 · 第三十六章 · 非命(中) [ ] 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

孙子兵法 · 用间篇 [ ] 孙武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兴贤 [ ] 王安石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商之兴也有仲虺、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九 孟子 [ ] 孙承恩

圣远道塞,异端并兴。 岩岩子舆,三圣是承。 命世大才,平治之具。 用宁齐安,三代可致。

墨子 · 第三十二章 · 非乐(上) [ ] 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励志诗三十首 其二十七 [ ] 洪亮吉

百步之内,必有嘉木。 吾拜松竹,重其先拔俗。 一林之中,必有飞翔。 吾拜乌鹊,重其不出乡。

史通·内篇·世家第五 [ ] 刘知几

自有王者,便置诸侯,列以五等,疏为万国。当周之东迁,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迄乎秦世,分为七雄。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 案:

三十世家 · 魏世家 [ ] 司马迁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

三槐堂铭 [ ]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三节 [ ] 孟子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