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饥

群盗猬河北,长堤啮阳侯。 顾兹孑遗黎,能无惕惕忧。 捧檄煮粥糜,晨起验斛区。 伛偻积厂市,匍匐饱菑畴。 寒风何淅淅,野杵亦叟叟。 呕心输粒籽,屈指数麦秋。 缓徵白骨起,减租菜色瘳。 耘兹一寸田,何必万石麰。 抚字苏蔀隐,陋彼移粟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赈饥:救济饥荒。
  • :像刺猬一样聚集。
  • 长堤啮阳侯:长堤被水侵蚀,阳侯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 孑遗黎:残留的百姓。
  • 惕惕忧:忧虑不安。
  • 粥糜:稀饭。
  • 斛区:古代量器,这里指分发粮食的地方。
  • 伛偻:弯腰驼背,形容老人。
  • 菑畴:田地。
  • 淅淅:风声。
  • 野杵:野外的捣米声。
  • 叟叟:形容声音。
  • 呕心:费尽心思。
  • 输粒籽:播种。
  • 麦秋:麦子成熟的季节。
  • 缓徵:延缓征税。
  • 白骨起:形容饥荒严重,人死后尸体未葬。
  • 减租:减少租金。
  • 菜色瘳: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状态得到缓解。
  • :耕作。
  • 万石麰:大量的粮食。
  • 抚字:安抚百姓。
  • 苏蔀隐: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 移粟谋:转移粮食的策略。

翻译

河北地区盗贼如刺猬般聚集,长堤被水神侵蚀。看到这些残留的百姓,怎能不感到忧虑不安。捧着檄文煮稀饭,清晨起来检查粮食分发的地方。老人弯腰驼背地在市场聚集,匍匐在地上吃饱田地。寒风呼呼作响,野外的捣米声也响个不停。费尽心思播种,数着日子等待麦子成熟。延缓征税使白骨得以安息,减少租金使面黄肌瘦的状态得到缓解。耕作这一寸田地,何必需要大量的粮食。安抚百姓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不屑于转移粮食的策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河北地区因盗贼横行和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景象,以及官府和民众共同应对的情景。诗中通过“长堤啮阳侯”、“孑遗黎”等形象描绘了灾情的严重性,而“捧檄煮粥糜”、“缓徵白骨起”等则展现了救济措施的实施。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耘兹一寸田”与“何必万石麰”,强调了自力更生、精耕细作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简单有效救济措施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