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通河有感

· 丘浚
清江浦上临清闸,箫鼓丛祠饱馂余。 几度会通桥上过,更无人说宋尚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箫鼓:箫和鼓,泛指乐器的声音。
  • 丛祠:丛林中的祠堂。
  • 馂余:吃剩的食物。
  • 几度:几次。
  • 会通桥:桥名。
  • 宋尚书:宋朝的尚书,这里可能指宋朝某位重要的官员。

翻译

在清江浦上的临清闸,乐声和祠堂的氛围中,我享受着剩余的美食。几次经过会通桥,却再也没有人提起宋朝的那位尚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江浦、临清闸、会通桥等地点的描绘,以及对箫鼓声、丛祠氛围和馂余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怀旧和感慨的氛围。诗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心中却怀念着过去的辉煌,特别是宋朝的那位尚书,如今已无人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丘浚

丘浚

又作邱浚。明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景泰五年进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既长,博极群书,尤熟于国家典故。自翰林院编修,进侍讲,迁国子祭酒,累官至礼部尚书。弘治四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为尚书入内阁者之始。八年,卒于官。赠太傅,谥文庄。尝采群书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为《大学衍义补》,所载均可见之行事。与修《英宗实录》,实书于谦之功。又作传奇《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四种(《罗囊记》今佚)。亦工诗,有《琼台集》。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