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淮:长江与淮河的合称,这里指江苏、安徽一带。
- 都会:大城市。
- 楚州城:古代地名,今江苏淮安一带。
- 尚义名:崇尚义气的名声。
- 晋鄙: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以德行著称。
- 杨子德:杨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贵生”、“重己”。
- 邾人:古代小国邾国的居民。
- 鲁侯盟:鲁国国君的盟约,这里指鲁国国君的信誉。
- 漆园:庄子曾为漆园吏,这里代指庄子。
- 千岁椿:传说中的长寿树,比喻长寿或长久。
- 蒿里:墓地,这里指死亡。
- 三春草:春天的草,比喻生命的短暂。
- 邻家需举火:指邻居需要帮助。
- 讳:忌讳,这里指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
- 吞声:忍住哭泣的声音。
翻译
在江淮地区的大城市楚州城,过往的旅客都知道这里崇尚义气的名声。 晋国的大夫晋鄙就像杨朱一样德行高尚,邾国的居民不贪图鲁国国君的盟约。 庄子曾管理的漆园中,那传说中的千岁椿树如今何在?墓地上的春草又一年年生长。 许多邻居家中需要帮助,至今听到逝者的名字仍会忍住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楚州城尚义之名的赞颂,以及对历史人物晋鄙和杨朱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推崇。诗中“漆园千岁椿何在”与“蒿里三春草又生”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怀念,又暗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结尾处的“至今闻讳尚吞声”则深刻描绘了人们对逝去英雄的深切哀思和尊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丘浚对义士精神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