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按察马公治兵河东

太行北望郁嵯峨,建节人传马伏波。 宪府山川雄魏国,油幢霜雪下汾河。 汉庭久拟三旌待,晋史徒誇五利和。 猃狁只今须薄伐,期君出塞拥雕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建节:古代官员出使或任职时所持的符节,代表身份和权力。
  • 马伏波:即马援,东汉初年名将,曾任伏波将军,后世常以“伏波”代指马援。
  • 宪府:指御史台,古代中央监察机构。
  • 油幢(yóu chuáng):古代用油布制成的车帘,这里指高级官员的车驾。
  • 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流经山西省。
  • 三旌:古代高官的标志,这里指高官显爵。
  • 五利:指五种利益或便利,这里可能指晋国(晋史)的五种优势。
  • 猃狁(xiǎn yǔn):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这里泛指北方的敌人。
  • 雕戈:装饰有雕饰的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武装。

翻译

太行山北望,山势高峻而郁郁葱葱,听说马伏波那样的人物即将持节前往。 御史台所在的山川在魏国显得尤为雄伟,高级官员的车驾在霜雪中沿着汾河而下。 汉朝早已期待着高官显爵的待遇,晋国的历史徒然夸耀其五种优势。 北方的敌人如今必须被征伐,期待你出塞时手持装饰华丽的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象和英雄出征的豪情。通过“太行北望郁嵯峨”和“宪府山川雄魏国”等句,展现了北方的壮阔山河,同时以“马伏波”和“三旌”等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期待和对国家荣耀的向往。诗的结尾“猃狁只今须薄伐,期君出塞拥雕戈”则直接抒发了对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叶春及

明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