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瑞诗和刘开府端州庆云

越裳东筑受降城,回首长鲸蹴浪行。 非雾远含崧树晓,断虹先报峡山晴。 风雷一驾鼋鼍窟,日月双悬骠骑营。 闻道光华歌圣世,将因并入管弦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裳:古国名,位于今越南北部。
  • 受降城:古代中国为接受敌国投降而建的城池。
  • 长鲸:比喻巨大的敌船或敌人。
  • 蹴浪:踩踏波浪,形容船行之速或气势之大。
  • 非雾:非同寻常的雾气。
  • 崧树:高大的松树。
  • 断虹:断裂的彩虹,常用来形容天气转晴。
  • 峡山:峡谷中的山。
  • 鼋鼍窟:鼋和鼍的洞穴,鼋(yuán)是一种大龟,鼍(tuó)即扬子鳄。
  • 骠骑营:古代将军的营帐。
  • 光华:光辉灿烂,指盛世的美好景象。
  • 管弦声:音乐声,这里指将盛世的美好编入乐曲中。

翻译

越裳国东边建起了受降城,回首看那长鲸般的敌船踏浪而行。 不是寻常的雾气,远含着崧树的清晨,断裂的彩虹预示着峡山的晴朗。 风雷一驾,穿越鼋鼍的洞穴,日月双悬,照耀着骠骑将军的营帐。 听说光华灿烂的盛世被歌颂,将这美好一并编入管弦乐声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疆景象,通过“受降城”、“长鲸蹴浪”等意象展现了战争的胜利与边疆的安宁。诗中“非雾”、“断虹”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预示了晴朗与和平的到来。后两句则通过“风雷”、“日月”等宏大的自然元素,赞美了将军的英勇与盛世的繁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盛世美好景象的歌颂,并希望将其编入音乐,流传千古。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和赞美。

叶春及

明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