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父渔大鱼未得得一獐烹之戏为短歌

陈家小獐鹿无角,细草长林春濯濯。鱼乎未来汝登俎,头颅作羹蹄作脯。 儿童休笑余不仁,仙家日日烹麒麟。渔人猎人何贤否,浮生生死不自有。 吁嗟乎大鱼,扬鬐獐授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贞父:人名,指诗中的渔夫。
  • :一种小型鹿科动物,学名为Hydropotes inermis,又称水鹿。
  • 濯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登俎:上砧板,指被宰杀。
  • :干肉。
  • :我。
  • 仙家:指道家或神话中的仙人。
  •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 扬鬐:鬐(qí),指鱼的背鳍,扬鬐即鱼跃出水面的样子。
  • 授首:指被斩首,这里比喻被捕获。

翻译

陈家的小獐鹿没有角,细草长满了林间,春天草木茂盛。鱼儿还没来,你却先上了砧板,头颅被做成羹,蹄子被制成干肉。 孩子们不要笑我不够仁慈,仙家每天都在烹煮麒麟。渔夫和猎人哪有什么贤良与否,浮生中的生死都不由自己掌控。 哎呀,大鱼啊,你跃出水面,而獐鹿却已授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渔夫捕鱼不得而捕获一只獐的故事,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诗中“鱼乎未来汝登俎”一句,既表现了渔夫的失望,也隐喻了人生的不可预测。后文通过对比仙家的生活和渔猎人的命运,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不公和无奈。最后,“大鱼扬鬐獐授首”的对比,更是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王叔承

明苏州府吴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复名灵岳,自号昆仑山人。少孤。不学八股文应举。家贫,为赘婿,被妇翁逐出,携妇归家,贫益甚。入都,作客于大学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觅之,往往卧酒楼,欠伸不肯应。与王锡爵为布衣交。三王并封议起,叔英遗书数千言,谓当引大义,以去就力争。曾纵游吴越闽楚及塞上各地。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卒于万历中,年六十五。有《吴越游编》、《楚游编》、《岳游编》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