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太师成国朱公二十八韵

先帝垂衣久,元公翼戴长。 宵庐明月殿,晓卫白云房。 赐马行长乐,看花宿未央。 常陪五畤祀,独奉万年觞。 出入钩陈侧,驰驱太乙傍。 几株温室树,廿载御炉香。 不离芙蓉苑,频经蕙草芳。 列管分虎旅,对陛和龙章。 剑履还家涩,头须下直苍。 佩图朝少主,读策感今皇。 旧抱弓如月,重添戟是霜。 首先迎玉辂,身自扫明堂。 金匮山河誓,丹霄日月光。 太师姜吕望,尚父郭汾阳。 爵已无前列,班惟有末行。 岂徒居紫闼,兼以业青箱。 虞令称书监,穰侯号智囊。 十经归甲乙,百氏属低昂。 仆本蓬蒿士,萧然薜荔裳。 上书三寸舌,丁第九回肠。 鹦鹉为时忌,蛟龙且自藏。 人嗔杜甫傲,公许祢衡狂。 惜别歌杨柳,临歧赠鹔鞿。 星辰从此隔,云汉永相望。 鱼腹何迢递,鸿飞亦渺茫。 渡淮寻漂母,入楚问韩王。 裘重苏秦辱,金空陆贾装。 不知麟阁上,可更忆沧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垂衣:指皇帝不亲自处理政务,比喻天下太平。
  • 元公:指辅佐皇帝的大臣。
  • 宵庐:夜间的帐篷。
  • 明月殿:宫殿名,象征光明和尊贵。
  • 晓卫:早晨的守卫。
  • 白云房:指高洁的居所。
  • 五畤祀:古代祭祀五方神祇的仪式。
  • 万年觞:祝酒词,意为祝愿万年长寿。
  • 钩陈:星名,象征天子的侍卫。
  • 太乙:星名,象征天子的车驾。
  • 温室树:指宫中栽培的珍奇植物。
  • 廿载:二十年。
  • 御炉香:皇帝使用的香炉中的香气。
  • 芙蓉苑:宫中的花园。
  • 蕙草芳:香草的芬芳,比喻美好的环境。
  • 虎旅:勇猛的军队。
  • 龙章:皇帝的文告。
  • 剑履:指武将的装备。
  • 头须:指头发和胡须,比喻年纪。
  • 下直苍:指头发变白。
  • 佩图:佩戴的图章。
  • 读策:阅读文书。
  • 今皇:指当时的皇帝。
  • 玉辂:皇帝的车驾。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
  • 金匮:指国家的重要文书。
  • 丹霄:指天空。
  • 姜吕望:古代名将。
  • 郭汾阳:古代名将。
  • 紫闼:指皇宫。
  • 青箱:指书籍。
  • 虞令:古代官名。
  • 穰侯:古代贵族。
  • 智囊:指智谋之士。
  • 十经:指十部经典。
  • 甲乙:指等级。
  • 百氏:指百家学说。
  • 低昂:高低起伏。
  • 蓬蒿士:指贫寒的士人。
  • 薜荔裳:用薜荔叶编织的衣服,比喻贫寒。
  • 三寸舌:指能言善辩。
  • 丁第九回肠:指极度悲伤。
  • 鹦鹉:指能言善辩的人。
  • 蛟龙:比喻英雄。
  • 杜甫傲:指杜甫的傲骨。
  • 祢衡狂:指祢衡的狂放。
  • 杨柳:指离别的歌曲。
  • 临歧:分别的路口。
  • 鹔鞿:古代的一种玉佩。
  • 麟阁:指宫中的高阁。
  • 沧浪:指江河。

翻译

先帝已经很久不亲自处理政务,元公辅佐皇帝的时间也很长。夜晚在明月殿旁的帐篷中守卫,清晨则在白云房守卫。赐予的马匹在长乐宫行走,看花则在未央宫过夜。经常陪伴皇帝参加五方神祇的祭祀,独自奉上祝愿万年长寿的酒。出入在象征天子侍卫的钩陈星旁,驰骋在象征天子车驾的太乙星旁。几株宫中栽培的珍奇植物,二十年来一直沉浸在皇帝使用的香炉香气中。不离宫中的花园,频繁经过散发着香草芬芳的地方。排列着勇猛的军队,对着皇帝的文告和龙章。武将的装备还显得生涩,头发和胡须已经变白。佩戴着图章朝见年轻的皇帝,阅读文书感慨现在的皇帝。旧时的抱负如同弯月,重新添上的戟如同霜雪。首先迎接皇帝的车驾,亲自清扫举行大典的明堂。国家的重要文书如同山河的誓言,天空如同日月的光辉。太师如同古代的名将姜吕望,尚父如同古代的名将郭汾阳。爵位已经无法再高,班次只能在末尾。岂止是居住在皇宫,还致力于书籍的研究。虞令被称为书监,穰侯被称为智囊。十部经典归于不同的等级,百家学说高低起伏。我本是贫寒的士人,穿着用薜荔叶编织的衣服。上书时能言善辩,极度悲伤如同九回肠。鹦鹉因为能言善辩而被时人忌讳,蛟龙则自己隐藏。人们责怪杜甫的傲骨,公许祢衡的狂放。可惜别离时唱的是杨柳歌,分别的路口赠送的是玉佩。星辰从此隔绝,云汉永远相望。鱼腹何其遥远,鸿飞也渺茫。渡过淮河寻找漂母,进入楚国询问韩王。裘衣沉重如同苏秦的屈辱,金钱空空如同陆贾的装束。不知道宫中的高阁上,是否还会想起江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忠诚的臣子对先帝和今皇的深情回忆与忠诚表达。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臣子在宫中的生活、对皇帝的侍奉以及对国家的忧虑。诗的语言典雅,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国家和皇帝的无限忠诚与期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臣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