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寄皇甫司勋

射策上书俱不遇,秋风夜夜梦归吴。 花怜观里无多树,柳忆门前第几株。 赵女怨为厮养妇,鲁生羞傍叔孙儒。 惟君青眼能如旧,不笑终军手里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射策: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形式,指应试者对答策问。
  • 上书:指向朝廷或上级提出建议或请求。
  • 不遇:未得到赏识或重用。
  • 厮养妇:指地位低下的女仆。
  • 叔孙儒:指叔孙通,汉初著名儒者,这里泛指儒学。
  • 青眼:指对人喜爱或重视的目光,与“白眼”相对。
  • 终军手里繻:终军是汉代人,曾因贫困而卖掉自己的衣服,繻(xū)是古代的一种粗布。这里指贫穷。

翻译

在科举考试中对答策问和向朝廷上书都未能得到赏识,秋风夜夜唤起我梦回吴地的思绪。 观里的花儿虽美,但树不多,我思念门前的柳树,不知它是第几株。 赵女怨恨成为低贱的女仆,而我羞于依附于儒学之下。 唯有你对我依旧怀有喜爱之情,不会嘲笑我如终军般贫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科举和仕途上的失意,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射策上书俱不遇”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的无奈与苦闷。后文以“秋风夜夜梦归吴”引出对家乡的怀念,通过“花怜观里无多树,柳忆门前第几株”细腻地描绘了对家乡景物的眷恋。结尾处“惟君青眼能如旧,不笑终军手里繻”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激,以及对贫穷境遇的自嘲与坦然。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