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刘生惜十年之别来访山中为写衰容赋赠二首

重逢无暇问前游,老去并刀割旧愁。 风定鳞鳞萍在水,云横脉脉雁当楼。 频年苦觅蔘苓倦,俭岁无多芋栗收。 良夜对君霜月迥,还教飞梦泛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史:指非官方的、民间流传的历史记载或故事。
  • 刘生: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衰容:衰老的面容。
  • 重逢:再次相遇。
  • 并刀:并州的刀,古代并州以产刀著称。
  • 鳞鳞:形容水波纹状。
  • 脉脉:形容含情相望的样子。
  • 蔘苓:中药材,蔘指人参,苓指茯苓,常用于补养身体。
  • 俭岁:收成不好的年份。
  • 霜月:农历九月,也泛指深秋的月份。
  • 沧洲:指遥远的江海之地,常用来比喻隐居或远游的地方。

翻译

再次相遇时,我无暇回顾过去的游历,年老的我如同并州的刀割去旧日的忧愁。 风停了,水面上波纹如鱼鳞般细密,云层横亘,含情脉脉的大雁正对着楼阁。 多年来苦苦寻找的人参和茯苓已让我感到疲倦,收成不好的年份,收获的芋头和栗子也不多。 在这寒冷的秋夜,与你相对,月光清冷而遥远,我还梦想着能飞越沧洲,与你共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王夫之与旧友刘生重逢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风定鳞鳞萍在水,云横脉脉雁当楼”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远望。后句“频年苦觅蔘苓倦,俭岁无多芋栗收”则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结尾的“还教飞梦泛沧洲”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