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又雪

云鏬斜晖剧可怜,惊飙一夕万峰喧。 瓦松邂逅含晶密,水碧依微困影圆。 销铄风光仍夜永,淹留寒色更春前。 药畦红茁抽三寸,他日欲寻更惘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鏬(xià):云缝。
  • 斜晖:斜阳。
  • 惊飙(biāo):狂风。
  • 瓦松:一种生长在瓦缝中的植物。
  • 邂逅(xiè hòu):偶然遇见。
  • 含晶:含着露珠。
  • 水碧:清澈的水。
  • 依微:隐约,微弱。
  • 困影:指水中的倒影显得模糊。
  • 销铄(shuò):消磨,消耗。
  • 风光:景色。
  • 夜永:夜长。
  • 淹留:停留。
  • 寒色:寒冷的景象。
  • 春前:春天来临之前。
  • 药畦(qí):种植药材的田地。
  • 红茁:红色嫩芽。
  • 惘然:失意的样子。

翻译

云缝中斜射的阳光异常可爱,但一夜之间狂风呼啸,万峰喧闹。 瓦松偶然间含着晶莹的露珠,密集地生长,清澈的水中倒影显得模糊而圆润。 夜长时光消磨,景色依旧,寒色更浓,仿佛春天来临之前。 药田中红色的嫩芽抽出三寸,日后若想寻找,恐怕会感到失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日雪后的景象,通过对比斜阳的温暖与夜晚的寒冷,表达了时光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感慨。诗中“云鏬斜晖”与“惊飙万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无常。后联通过“药畦红茁”暗示生命的顽强与希望,但“惘然”二字又透露出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