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

碎叶孤城朔雁飞,安西都擭候骑归。 汉旌已觉交龙捲,虏酒初骄撞马肥。 桃叶杨花江上梦,敲冰燧火北庭围。 伏波未洗明珠恨,莫诧中朝有建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碎叶: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
  • 朔雁:北方的雁,常用来象征北方边疆的景象。
  • 安西都擭:指安西都护府,唐朝设在西域的军事行政机构。
  • 候骑:侦察骑兵。
  • 汉旌:汉朝的旗帜,这里指代明朝的旗帜。
  • 交龙捲:指旗帜上的龙纹因风而卷曲。
  • 虏酒:指敌人的酒。
  • 撞马肥:指敌人马匹肥壮。
  • 桃叶杨花:春天的景象,这里可能指回忆或梦境中的美好时光。
  • 敲冰燧火:形容艰苦的生活环境,敲冰取水,燧石取火。
  • 北庭:指北方边疆地区。
  • 伏波:指伏波将军,古代将军的一种称号,这里可能指代明朝的将领。
  • 明珠恨:比喻未完成的使命或遗憾。
  • 建威:建立威望或威信。

翻译

在碎叶这个孤城中,北方的雁儿飞翔,安西都护府的侦察骑兵归来。 汉朝的旗帜在风中卷曲,敌人的酒气正盛,马匹肥壮。 桃叶和杨花的景象如同江上的梦境,我们在北庭敲冰取水,燧石取火。 伏波将军未能洗清的遗憾,不要惊讶中朝还有建立威望的机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孤城的凄凉景象和战争的紧张气氛。通过“碎叶孤城”、“朔雁飞”等意象,传达出边疆的孤寂与荒凉。诗中“汉旌已觉交龙捲,虏酒初骄撞马肥”反映了战事的激烈和敌人的嚣张。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春天的美好与边疆的艰苦,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无奈。结尾的“伏波未洗明珠恨,莫诧中朝有建威”则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中朝威望的信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