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伦白山内翰

先帝事清穆,端居重无为。 权奸窃乾柄,王纲失其维。 氛隮翳重离,白日无光辉。 我皇缵先绪,再扫增朗熙。 揖逊嘉唐虞,不与戎衣期。 朱闼列英髦,文旟坐龙夔。 运去终复回,道在讵云谜。 四海皆弟兄,岂为游子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穆:清静肃穆。
  • 乾柄:指国家的政权。
  • 王纲: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 (jī):升起。
  • 重离:指天空中的重云。
  • (zuǎn):继承。
  • 揖让:指古代君主禅让的仪式。
  • 英髦:英俊杰出的人才。
  • 文旟(yú):古代画有龙蛇的旗,这里指文官的旗帜。
  • 龙夔:传说中的神兽,比喻贤才。
  • (jù):岂,难道。

翻译

先帝在位时清静肃穆,深居简出,重视无为而治。然而权奸窃取了国家的政权,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失去了维护。乌云密布遮蔽了天空,白日失去了光辉。我皇继承了先帝的遗志,再次扫清了阴霾,增添了光明和繁荣。通过禅让仪式赞美了唐虞时代的美德,不再期待战争的结束。朱红色的大门内聚集了英俊杰出的人才,文官的旗帜下坐着贤才。命运虽去但终将回归,道理就在眼前,难道还有什么谜团吗?四海之内皆兄弟,难道还会为游子的离去而悲伤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先帝和现皇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新时代的期待。诗中“权奸窃乾柄,王纲失其维”揭示了国家动荡的原因,而“我皇缵先绪,再扫增朗熙”则展现了对新皇帝的信任和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最后两句“四海皆弟兄,岂为游子悲”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无论国家如何变迁,人民之间的情感和团结始终不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关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