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洞山歌

中洞之山天下无,凌虚屹立东南隅。 下通八极连蓬壶,罗浮并峙天柱孤。 谽岈崆峒森廓郛,窈如老树盘根株。 石楼玲珑隐真虚,华峰玉井纷芳华。 阴阳昏荡气候殊,阖辟户牖旋天枢。 上清山人秀清癯,巍峨玉佩芙蓉裾。 石门重关守猿驱,仙灵陟降严符繻。 天帝轸念逋仙徒,香案不供走荒隅。 荏苒岁月老且迂,为我小出真隐图。 右溪伦子仙之儒,飘然羽驭凌朝霞。 追风蹑影行云衢,依栖石室遥为家。 采芳撷翠远踟蹰,欲眇下界悲凡区。 玉班仙僚集阆丘,喜闻灵境心相孚。 何当延伫双飞凫,醉餐凤脯倾遥酥。 镂石紫府持真符,顿令海国成仙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虚:高耸于空中。
  • 屹立:坚定不可动摇。
  • 八极:最边远的地方。
  • 蓬壶:即蓬莱,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
  •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
  • 天柱:神话中的擎天之柱。
  • 谽岈:山谷空旷的样子。
  • 崆峒:山名,在甘肃省。
  • 廓郛:城郭之外。
  • 窈如:幽深的样子。
  • 石楼:山名,在广东省。
  • 华峰:华山峰。
  • 玉井:华山峰顶的玉井。
  • 芳华:美好的年华。
  • 阖辟:开闭。
  • 户牖:门窗。
  • 旋天枢:旋转的天轴。
  • 上清:道教三清之一,指天界。
  • 清癯:清瘦。
  • 巍峨:高大壮观。
  • 玉佩:玉制的佩饰。
  • 芙蓉裾:芙蓉花般的衣裾。
  • 石门:山名,在广东省。
  • 猿驱:驱赶猿猴。
  • 陟降:升降。
  • 符繻:符节。
  • 轸念:深切怀念。
  • 逋仙徒:逃亡的仙人。
  • 香案:供奉神佛的案台。
  • 老且迂:年老而迂腐。
  • 真隐图:真实的隐居图景。
  • 右溪:地名,在浙江省。
  • 伦子:人名。
  • 仙之儒:儒雅的仙人。
  • 羽驭:骑着羽毛的坐骑。
  • 凌朝霞:高飞于朝霞之上。
  • 追风蹑影:形容速度极快。
  • 行云衢:行走于云路。
  • 依栖:依附栖息。
  • 采芳撷翠:采摘花草。
  • 远踟蹰:远行徘徊。
  • 欲眇:想要远望。
  • 下界:人间。
  • 悲凡区:悲叹尘世。
  • 玉班:仙班。
  • 仙僚:仙人的同僚。
  • 集阆丘:聚集在神仙居住的地方。
  • 灵境:神仙居住的地方。
  • 心相孚:心意相通。
  • 延伫:久立等待。
  • 双飞凫:一对飞翔的野鸭。
  • 凤脯:凤凰的肉。
  • 遥酥:远处的酥油。
  • 镂石:雕刻石头。
  • 紫府:神仙居住的地方。
  • 真符:真正的符咒。
  • 海国:海上的国家。
  • 仙都:仙人居住的城市。

翻译

中洞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高耸于空中,坚定地屹立在东南角。它下通最边远的地方,与蓬莱相连,与罗浮山和天柱并列。山谷空旷,山峦如城郭之外,幽深如老树盘根。石楼和华峰玉井中,美好的年华纷纷绽放。阴阳交替,气候变化,开闭门窗如同旋转的天轴。上清山人清瘦秀丽,高大壮观,佩戴着玉佩,衣裾如芙蓉花。石门重重,驱赶猿猴,仙灵升降,严守符节。天帝深切怀念逃亡的仙人,香案无人供奉,仙人走向荒凉之地。岁月荏苒,仙人年老而迂腐,为我展示了一幅真实的隐居图景。右溪的伦子,儒雅的仙人,骑着羽毛的坐骑,高飞于朝霞之上。他速度极快,行走于云路,依附栖息在石室,作为他的家。他采摘花草,远行徘徊,想要远望,悲叹尘世。仙班中的仙人聚集在神仙居住的地方,喜闻灵境,心意相通。何时能久立等待,一对飞翔的野鸭,享受凤凰的肉和远处的酥油。在紫府中雕刻石头,持有真正的符咒,顿时使海上的国家变成了仙人居住的城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仙境,通过对中洞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高耸入云、与天地相连的雄伟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道教意象,如蓬壶、罗浮、天柱等,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同时,通过对仙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仙境幻想。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