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落花诗三十首

旁午争迎社燕斜,参差月影乱啼鸦。 新虹滥赐缠头锦,蛛网曾封系臂纱。 自捉狂夫誇拂舞,不知迁客怨琵琶。 定谁解作微尘观,细看双鱼蹴浪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旁午:交错,纷繁。
  • 迎社:迎接春社,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新虹:新出现的彩虹。
  • 缠头锦:古代歌舞艺人表演时以锦缠头,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
  • 蛛网:蜘蛛网。
  • 系臂纱:古代女子系在手臂上的装饰。
  • 狂夫:放荡不羁的人。
  • 拂舞:古代的一种舞蹈。
  • 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
  • 琵琶:一种乐器,常用来表达哀怨之情。
  • 微尘观:佛教用语,指世间万物皆为微尘,无常无我。
  • 双鱼:两条鱼,这里可能指水中的鱼。
  • :踢,踏。

翻译

在春社日,人们纷纷迎接社燕,斜阳下,月影参差不齐,乌鸦乱啼。新出现的彩虹如同赐予的缠头锦,而蜘蛛网则像是曾经系在手臂上的纱。放荡不羁的人自夸地跳着拂舞,却不知被贬谪的人在怨恨地弹奏琵琶。谁能理解这世间万物皆为微尘的观念,静静地观察水中两条鱼儿踏浪嬉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社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新虹”、“蛛网”等,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通过“狂夫”与“迁客”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心态差异。最后,诗人以“微尘观”和“双鱼蹴浪花”作结,表达了对世事超然的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