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孟河

旧游会见筑城时,城下家家种柳枝。 试看柳枯心半蠹,争教人老鬓无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ù):蛀虫,这里指柳树心被虫蛀。
  • 争教:怎教。
  • 鬓无丝:比喻头发未白,即未老。

翻译

曾经游历过孟河,那时正逢筑城之时,城下的每户人家都在种植柳树。现在再来看,柳树已经枯萎,心部被虫蛀了一半,怎么能够让人不老,头发不白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以柳树的枯萎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衰老。诗中“旧游会见筑城时”与“试看柳枯心半蠹”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末句“争教人老鬓无丝”更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