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 王佐
九夏霜花自作春,三秋青子渐宜人。 云笼瑞凤巢中卵,雨洗骊龙颔下珍。 簇簇万房看去好,圆圆千颗摘来新。 庄翁待价闲开圃,海贾寻村远问津。 清望已闻天北极,高情惟恋海南滨。 若于赤县评佳果,合与青皇作外臣。 四海分身皆有泽,九州开眼更无邻。 借看榔子为尊属,浪与浮留结至亲。 绿玉嚼香风味别,红潮登颊日华匀。 心含湛露滋寒齿,色转丹脂点绛唇。 已许神农供佐使,更资周礼相婚姻。 济人不限南而北,为礼能谐晋与秦。 交际举先宾敬主,仪文从次主酬宾。 唐虞揖逊遗风在,滕薛争雄往迹湮。 陆羽敛经推首出,杜康倒海逐芳尘。 岂唯软饱能为醉,莫道常饥不润身。 晚景刘郎当自富,内家兄弟莫嫌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即整个夏天。
  • 霜花:指槟榔的果实,因其形状和颜色类似霜花。
  • 瑞凤巢中卵:比喻槟榔果实珍贵如凤凰巢中的卵。
  • 骊龙颔下珍:比喻槟榔如龙颔下的珍宝。
  • 簇簇:形容槟榔果实密集的样子。
  • 圆圆:形容槟榔果实圆润。
  • 海贾:海上商人。
  • 清望:清高的声望。
  • 高情:高尚的情感。
  • 赤县:指中国。
  • 青皇:指天帝。
  • 榔子:即槟榔。
  • 浮留:指槟榔的别称。
  • 红潮登颊:形容吃槟榔后面颊泛红。
  • 丹脂点绛唇:形容槟榔使唇色红润如丹脂。
  • 神农: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发明者。
  • 周礼:指周代的礼仪制度。
  • 唐虞揖逊:指古代帝王唐尧和虞舜的谦让美德。
  • 滕薛争雄:指古代滕国和薛国的争霸。
  • 陆羽:唐代茶学家,著有《茶经》。
  • 杜康: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 软饱:指饮酒后的微醺状态。
  • 刘郎:指刘姓男子,此处泛指普通人。
  • 内家兄弟:指亲近的家人或朋友。

翻译

槟榔在炎热的夏天如霜花般自成春景,到了秋天,其青涩的果实逐渐变得宜人。它们如同云中瑞凤巢中的卵,又似雨后龙颔下的珍宝。一簇簇密集的槟榔看起来十分美好,圆润的果实摘下来新鲜诱人。园中的老农等待着好价钱,而海上的商人则远道而来寻找槟榔的产地。

槟榔的清高声望已传至天际,其高尚的情感则依恋着海南的海滨。如果在中国评价佳果,槟榔应被视为天帝的外臣。它的存在遍布四海,让九州的人们都能开眼界,再无邻国可比。借看槟榔,它与浮留结成了至亲。

嚼食槟榔时,其绿玉般的香气别具风味,红潮涌上面颊,日光下显得均匀。心中含着湛露般的清凉,滋润着寒齿,其色泽如丹脂点在绛唇上。它已得到神农的认可,作为药材辅助,也符合周礼中的婚姻礼仪。

槟榔不仅在南方,也在北方帮助人们,作为礼物能和谐晋国与秦国之间的关系。在交际中,它首先作为宾客敬献给主人,随后主人以它回赠宾客。这种风俗保留了唐尧和虞舜的谦让美德,而滕国和薛国的争霸往事已湮灭。

陆羽在《茶经》中推崇槟榔为首,杜康酿酒时也追逐着槟榔的芳尘。槟榔不仅能让人微醺,还能在饥饿时润泽身体。晚年时,普通人也能因此变得富有,而亲近的家人或朋友则不会嫌弃贫穷。

赏析

这首作品以槟榔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槟榔的美丽形态和独特风味。诗中不仅赞美了槟榔的食用价值,还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意义,如作为药材、礼仪之物,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通过对槟榔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槟榔这一自然馈赠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王佐

明广东海丰人。永乐中举人。入国子监,以学行闻。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宣宗所知,超拜户部侍郎,巡视太仓、临清、德州诸仓积弊。正统七年进尚书,调剂国用,节缩有方。死于土木之变。 ► 357篇诗文